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英国“人造红细胞”首次用于人体试验 英国人体试验

日本发明人造血液是真的吗

英国科学家已经获得当局许可,进行世界首例人工合成血临床试验从根本上解除了血缘危机

——1978年人造血液的发明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向世界宣告:他制成了真正的人造血液。这一成功轰动了医学界。人造血液的制造成功,使人类找到了人血的代用品,从根本上解除了血源危机,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血液的探索是盲目的,很难有重大突破。古代人认为血液是生命和灵魂所在,血液一旦从血管流出,灵魂就跟着血液离开了人体。公元前2500年,古希腊人用血来治疗精神病,用角斗士的血当药物。打仗时,驱赶一大群绵羊跟在部队后面,战士如果受伤,就把他泡在盛满羊血的浴盆里,或给他喝大量羊血。

17世纪,斯旺默丹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血细胞;1900年,奥地利33岁的生物学家兰斯坦纳发现,人体血液存在着三种组合,即A、B、O三种血型。血型的发现,奠定了血液分类学基础,并揭开了过去输血屡屡失败的原因。原来,不同型的血液,其红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糖分子组成的抗原,而每种血液的血清中,又带有抗他种血型的抗体。不同型血液中的同型抗原和抗体相遇,就会使本来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粘聚到一起,使血液失去功能,从而危及生命。

说来也巧,人造血液制造找到突破口,竟然和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有某种联系。1966年的一天,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克拉克,在研究曾用于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氟氢化合物时,一只该死的老鼠突然掉进溶液里。十分奇怪的是,过了老半天,克拉克把它从溶液里捞起来时,它居然没被淹死,抖掉身上的溶液,一溜烟跑掉了。

克拉克又用一只大白鼠重复了类似的过程,并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引起了克拉克的重视,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氟氢化合物溶液的含氧量很高,比水多10倍,相当于血液的两倍多。于是,他立即联想到,可以用这种溶液来制造人造血液。这一意外发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

克拉克的发现,使科学家茅塞顿开,纷纷投入以氟碳化合物为主的人造血液的研究。

1968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园地绽开了第一朵鲜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做了第一个使哺乳动物在完全失血的状态下存活的实验。他在制得一种全氟碳乳溶液后,抽去老鼠身上血液的90%,并用这种乳液取而代之。然后,把老鼠放进一密封的玻璃罩里,并向罩内加进氧气。10分钟后,老鼠便苏醒过来,而且活了8个小时之久。

这一实验,证实了用氟碳化合物制造人造血液的可行性,也使科学家看到了人造血液研制的成功曙光。

可是,这一花朵没开多久就凋谢了。用来试验氟碳化合物的大白鼠,大多数只能活几个星期,最长的也只活了几个月。究其原因,是氟碳化合物的颗粒太大,注进动物机体之后排不出来。它在肝脏、胰脏里沉积,会使动物发生慢性中毒。

美国人没想到,日本人在制造人造血液的领域里会捷足先登。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受美国人实验的启发,采用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物作原料,再经表面活性剂乳化,制得一种牛奶似的白色悬浮液。它的颗粒极细,直径不超过1/10微米,而且状态稳定,可从尿道、汗腺中排出,也可以经肺泡呼出。以它代替血液,注射进老鼠、家兔、狗和猴子的体内,4星期内就可基本排净,8星期几乎没有任何残留。内藤良一往自己体内注射了50毫升,证明它不溶血,不凝血,完全可以和人体血液和平共处,互相配合。4星期后检查身体时,发现它已失效和基本被排出体外。

中国上海有机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经过5年辛勤研究,比日本晚一年,即1979年,研制成功了和日本一样的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的临床应用,开始于1979年4月。那时候,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的本多宪儿教授,给一名前列腺手术后胃部大出血的患者输入了100毫升人造血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此,人造血液便在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它被用来抢救大量失血者,代替人血充填人工心肺机、保存移植脏器,急救一氧化碳中毒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人造血液不仅可以代替人血,而且使用起来有很多优点。其一,节省输血准备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病人。因为不管什么血型的人体,都可以用人造血液输换,它不会引起任何排斥、变态反应。其二,它可形成固体,方便运输。其三,它易于保存,不像人血那么娇贵。人的鲜血,即使放在4℃~6℃的冰箱里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两周。人造血液则不需要低温,贮藏数年仍然可用。其四,它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毒无菌,可使受血者免除感染之忧。

不过平心而论,人造血液并非十全十美。它虽具有运送空气的功能,却远不如人血“能干”,不能像人血那样还能输送营养物质,有免疫、凝血等功能。人造血液输入人体后,寿命只有60小时左右。它严格说来只能叫做人造红细胞,只能作为人血的临时代用品。

今天,医学界仍用奥地利生物学家兰斯坦纳的方法,按红细胞划分血型,现已发现了21个血型系统。1983年,对改变血型的探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群马大学教授古川研,非常巧妙地用酶把A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卸下来,A型血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O型血;然后,他又同样巧妙地用酶把B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装在O型血红细胞表面,使O型血变成B型血。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血库的科学家们,也用类似的方法,使B型血变成了O型血。

改变血型方法的发明,意义不同寻常,其中之一就是:它打破了输血时对血型的限制。它是血液研究园地绽开的又一朵鲜花。

日本发明人造血液是真的吗

从根本上解除了血缘危机

——1978年人造血液的发明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向世界宣告:他制成了真正的人造血液。这一成功轰动了医学界。人造血液的制造成功,使人类找到了人血的代用品,从根本上解除了血源危机,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血液的探索是盲目的,很难有重大突破。古代人认为血液是生命和灵魂所在,血液一旦从血管流出,灵魂就跟着血液离开了人体。公元前2500年,古希腊人用血来治疗精神病,用角斗士的血当药物。打仗时,驱赶一大群绵羊跟在部队后面,战士如果受伤,就把他泡在盛满羊血的浴盆里,或给他喝大量羊血。

17世纪,斯旺默丹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血细胞;1900年,奥地利33岁的生物学家兰斯坦纳发现,人体血液存在着三种组合,即A、B、O三种血型。血型的发现,奠定了血液分类学基础,并揭开了过去输血屡屡失败的原因。原来,不同型的血液,其红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糖分子组成的抗原,而每种血液的血清中,又带有抗他种血型的抗体。不同型血液中的同型抗原和抗体相遇,就会使本来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粘聚到一起,使血液失去功能,从而危及生命。

说来也巧,人造血液制造找到突破口,竟然和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有某种联系。1966年的一天,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克拉克,在研究曾用于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氟氢化合物时,一只该死的老鼠突然掉进溶液里。十分奇怪的是,过了老半天,克拉克把它从溶液里捞起来时,它居然没被淹死,抖掉身上的溶液,一溜烟跑掉了。

克拉克又用一只大白鼠重复了类似的过程,并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引起了克拉克的重视,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氟氢化合物溶液的含氧量很高,比水多10倍,相当于血液的两倍多。于是,他立即联想到,可以用这种溶液来制造人造血液。这一意外发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

克拉克的发现,使科学家茅塞顿开,纷纷投入以氟碳化合物为主的人造血液的研究。

1968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园地绽开了第一朵鲜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做了第一个使哺乳动物在完全失血的状态下存活的实验。他在制得一种全氟碳乳溶液后,抽去老鼠身上血液的90%,并用这种乳液取而代之。然后,把老鼠放进一密封的玻璃罩里,并向罩内加进氧气。10分钟后,老鼠便苏醒过来,而且活了8个小时之久。

这一实验,证实了用氟碳化合物制造人造血液的可行性,也使科学家看到了人造血液研制的成功曙光。

可是,这一花朵没开多久就凋谢了。用来试验氟碳化合物的大白鼠,大多数只能活几个星期,最长的也只活了几个月。究其原因,是氟碳化合物的颗粒太大,注进动物机体之后排不出来。它在肝脏、胰脏里沉积,会使动物发生慢性中毒。

美国人没想到,日本人在制造人造血液的领域里会捷足先登。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受美国人实验的启发,采用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物作原料,再经表面活性剂乳化,制得一种牛奶似的白色悬浮液。它的颗粒极细,直径不超过1/10微米,而且状态稳定,可从尿道、汗腺中排出,也可以经肺泡呼出。以它代替血液,注射进老鼠、家兔、狗和猴子的体内,4星期内就可基本排净,8星期几乎没有任何残留。内藤良一往自己体内注射了50毫升,证明它不溶血,不凝血,完全可以和人体血液和平共处,互相配合。4星期后检查身体时,发现它已失效和基本被排出体外。

中国上海有机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经过5年辛勤研究,比日本晚一年,即1979年,研制成功了和日本一样的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的临床应用,开始于1979年4月。那时候,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的本多宪儿教授,给一名前列腺手术后胃部大出血的患者输入了100毫升人造血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此,人造血液便在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它被用来抢救大量失血者,代替人血充填人工心肺机、保存移植脏器,急救一氧化碳中毒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人造血液不仅可以代替人血,而且使用起来有很多优点。其一,节省输血准备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病人。因为不管什么血型的人体,都可以用人造血液输换,它不会引起任何排斥、变态反应。其二,它可形成固体,方便运输。其三,它易于保存,不像人血那么娇贵。人的鲜血,即使放在4℃~6℃的冰箱里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两周。人造血液则不需要低温,贮藏数年仍然可用。其四,它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毒无菌,可使受血者免除感染之忧。

不过平心而论,人造血液并非十全十美。它虽具有运送空气的功能,却远不如人血“能干”,不能像人血那样还能输送营养物质,有免疫、凝血等功能。人造血液输入人体后,寿命只有60小时左右。它严格说来只能叫做人造红细胞,只能作为人血的临时代用品。

今天,医学界仍用奥地利生物学家兰斯坦纳的方法,按红细胞划分血型,现已发现了21个血型系统。1983年,对改变血型的探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群马大学教授古川研,非常巧妙地用酶把A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卸下来,A型血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O型血;然后,他又同样巧妙地用酶把B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装在O型血红细胞表面,使O型血变成B型血。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血库的科学家们,也用类似的方法,使B型血变成了O型血。

改变血型方法的发明,意义不同寻常,其中之一就是:它打破了输血时对血型的限制。它是血液研究园地绽开的又一朵鲜花。

日本发明人造血液是真的吗

英国科学家通过干细胞培育人造器官(高清组图)_环球频道_红网从根本上解除了血缘危机

——1978年人造血液的发明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向世界宣告:他制成了真正的人造血液。这一成功轰动了医学界。人造血液的制造成功,使人类找到了人血的代用品,从根本上解除了血源危机,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血液的探索是盲目的,很难有重大突破。古代人认为血液是生命和灵魂所在,血液一旦从血管流出,灵魂就跟着血液离开了人体。公元前2500年,古希腊人用血来治疗精神病,用角斗士的血当药物。打仗时,驱赶一大群绵羊跟在部队后面,战士如果受伤,就把他泡在盛满羊血的浴盆里,或给他喝大量羊血。

17世纪,斯旺默丹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血细胞;1900年,奥地利33岁的生物学家兰斯坦纳发现,人体血液存在着三种组合,即A、B、O三种血型。血型的发现,奠定了血液分类学基础,并揭开了过去输血屡屡失败的原因。原来,不同型的血液,其红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糖分子组成的抗原,而每种血液的血清中,又带有抗他种血型的抗体。不同型血液中的同型抗原和抗体相遇,就会使本来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粘聚到一起,使血液失去功能,从而危及生命。

说来也巧,人造血液制造找到突破口,竟然和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有某种联系。1966年的一天,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克拉克,在研究曾用于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氟氢化合物时,一只该死的老鼠突然掉进溶液里。十分奇怪的是,过了老半天,克拉克把它从溶液里捞起来时,它居然没被淹死,抖掉身上的溶液,一溜烟跑掉了。

克拉克又用一只大白鼠重复了类似的过程,并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引起了克拉克的重视,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氟氢化合物溶液的含氧量很高,比水多10倍,相当于血液的两倍多。于是,他立即联想到,可以用这种溶液来制造人造血液。这一意外发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

克拉克的发现,使科学家茅塞顿开,纷纷投入以氟碳化合物为主的人造血液的研究。

1968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园地绽开了第一朵鲜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做了第一个使哺乳动物在完全失血的状态下存活的实验。他在制得一种全氟碳乳溶液后,抽去老鼠身上血液的90%,并用这种乳液取而代之。然后,把老鼠放进一密封的玻璃罩里,并向罩内加进氧气。10分钟后,老鼠便苏醒过来,而且活了8个小时之久。

这一实验,证实了用氟碳化合物制造人造血液的可行性,也使科学家看到了人造血液研制的成功曙光。

可是,这一花朵没开多久就凋谢了。用来试验氟碳化合物的大白鼠,大多数只能活几个星期,最长的也只活了几个月。究其原因,是氟碳化合物的颗粒太大,注进动物机体之后排不出来。它在肝脏、胰脏里沉积,会使动物发生慢性中毒。

美国人没想到,日本人在制造人造血液的领域里会捷足先登。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受美国人实验的启发,采用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物作原料,再经表面活性剂乳化,制得一种牛奶似的白色悬浮液。它的颗粒极细,直径不超过1/10微米,而且状态稳定,可从尿道、汗腺中排出,也可以经肺泡呼出。以它代替血液,注射进老鼠、家兔、狗和猴子的体内,4星期内就可基本排净,8星期几乎没有任何残留。内藤良一往自己体内注射了50毫升,证明它不溶血,不凝血,完全可以和人体血液和平共处,互相配合。4星期后检查身体时,发现它已失效和基本被排出体外。

中国上海有机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经过5年辛勤研究,比日本晚一年,即1979年,研制成功了和日本一样的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的临床应用,开始于1979年4月。那时候,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的本多宪儿教授,给一名前列腺手术后胃部大出血的患者输入了100毫升人造血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此,人造血液便在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它被用来抢救大量失血者,代替人血充填人工心肺机、保存移植脏器,急救一氧化碳中毒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人造血液不仅可以代替人血,而且使用起来有很多优点。其一,节省输血准备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病人。因为不管什么血型的人体,都可以用人造血液输换,它不会引起任何排斥、变态反应。其二,它可形成固体,方便运输。其三,它易于保存,不像人血那么娇贵。人的鲜血,即使放在4℃~6℃的冰箱里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两周。人造血液则不需要低温,贮藏数年仍然可用。其四,它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毒无菌,可使受血者免除感染之忧。

不过平心而论,人造血液并非十全十美。它虽具有运送空气的功能,却远不如人血“能干”,不能像人血那样还能输送营养物质,有免疫、凝血等功能。人造血液输入人体后,寿命只有60小时左右。它严格说来只能叫做人造红细胞,只能作为人血的临时代用品。

今天,医学界仍用奥地利生物学家兰斯坦纳的方法,按红细胞划分血型,现已发现了21个血型系统。1983年,对改变血型的探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群马大学教授古川研,非常巧妙地用酶把A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卸下来,A型血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O型血;然后,他又同样巧妙地用酶把B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装在O型血红细胞表面,使O型血变成B型血。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血库的科学家们,也用类似的方法,使B型血变成了O型血。

改变血型方法的发明,意义不同寻常,其中之一就是:它打破了输血时对血型的限制。它是血液研究园地绽开的又一朵鲜花。

日本发明人造血液是真的吗

从根本上解除了血缘危机

——1978年人造血液的发明1978年,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向世界宣告:他制成了真正的人造血液。这一成功轰动了医学界。人造血液的制造成功,使人类找到了人血的代用品,从根本上解除了血源危机,是医学上的一个重大突破。

显微镜发明之前,人类对血液的探索是盲目的,很难有重大突破。古代人认为血液是生命和灵魂所在,血液一旦从血管流出,灵魂就跟着血液离开了人体。公元前2500年,古希腊人用血来治疗精神病,用角斗士的血当药物。打仗时,驱赶一大群绵羊跟在部队后面,战士如果受伤,就把他泡在盛满羊血的浴盆里,或给他喝大量羊血。

17世纪,斯旺默丹用显微镜首次发现了血细胞;1900年,奥地利33岁的生物学家兰斯坦纳发现,人体血液存在着三种组合,即A、B、O三种血型。血型的发现,奠定了血液分类学基础,并揭开了过去输血屡屡失败的原因。原来,不同型的血液,其红细胞表面,带有不同糖分子组成的抗原,而每种血液的血清中,又带有抗他种血型的抗体。不同型血液中的同型抗原和抗体相遇,就会使本来悬浮在血浆中的红细胞粘聚到一起,使血液失去功能,从而危及生命。

说来也巧,人造血液制造找到突破口,竟然和第一颗原子弹的制造有某种联系。1966年的一天,美国辛辛那提大学医学博士克拉克,在研究曾用于制造第一颗原子弹的氟氢化合物时,一只该死的老鼠突然掉进溶液里。十分奇怪的是,过了老半天,克拉克把它从溶液里捞起来时,它居然没被淹死,抖掉身上的溶液,一溜烟跑掉了。

克拉克又用一只大白鼠重复了类似的过程,并得到大致相同的结果。这一现象引起了克拉克的重视,他经过仔细研究发现,氟氢化合物溶液的含氧量很高,比水多10倍,相当于血液的两倍多。于是,他立即联想到,可以用这种溶液来制造人造血液。这一意外发现,立即轰动了全世界。

克拉克的发现,使科学家茅塞顿开,纷纷投入以氟碳化合物为主的人造血液的研究。

1968年,这个领域的研究园地绽开了第一朵鲜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盖耶,做了第一个使哺乳动物在完全失血的状态下存活的实验。他在制得一种全氟碳乳溶液后,抽去老鼠身上血液的90%,并用这种乳液取而代之。然后,把老鼠放进一密封的玻璃罩里,并向罩内加进氧气。10分钟后,老鼠便苏醒过来,而且活了8个小时之久。

这一实验,证实了用氟碳化合物制造人造血液的可行性,也使科学家看到了人造血液研制的成功曙光。

可是,这一花朵没开多久就凋谢了。用来试验氟碳化合物的大白鼠,大多数只能活几个星期,最长的也只活了几个月。究其原因,是氟碳化合物的颗粒太大,注进动物机体之后排不出来。它在肝脏、胰脏里沉积,会使动物发生慢性中毒。

美国人没想到,日本人在制造人造血液的领域里会捷足先登。日本医生内藤良一受美国人实验的启发,采用全氟萘烷和全氟三丙胺的混合物作原料,再经表面活性剂乳化,制得一种牛奶似的白色悬浮液。它的颗粒极细,直径不超过1/10微米,而且状态稳定,可从尿道、汗腺中排出,也可以经肺泡呼出。以它代替血液,注射进老鼠、家兔、狗和猴子的体内,4星期内就可基本排净,8星期几乎没有任何残留。内藤良一往自己体内注射了50毫升,证明它不溶血,不凝血,完全可以和人体血液和平共处,互相配合。4星期后检查身体时,发现它已失效和基本被排出体外。

中国上海有机研究所与第三军医大学合作,经过5年辛勤研究,比日本晚一年,即1979年,研制成功了和日本一样的人造血液。

人造血液的临床应用,开始于1979年4月。那时候,日本福岛医科大学的本多宪儿教授,给一名前列腺手术后胃部大出血的患者输入了100毫升人造血液,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从此,人造血液便在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它被用来抢救大量失血者,代替人血充填人工心肺机、保存移植脏器,急救一氧化碳中毒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等。

人造血液不仅可以代替人血,而且使用起来有很多优点。其一,节省输血准备时间,有利于及时抢救病人。因为不管什么血型的人体,都可以用人造血液输换,它不会引起任何排斥、变态反应。其二,它可形成固体,方便运输。其三,它易于保存,不像人血那么娇贵。人的鲜血,即使放在4℃~6℃的冰箱里保存,最多也只能保存两周。人造血液则不需要低温,贮藏数年仍然可用。其四,它是现代工业产品,无毒无菌,可使受血者免除感染之忧。

不过平心而论,人造血液并非十全十美。它虽具有运送空气的功能,却远不如人血“能干”,不能像人血那样还能输送营养物质,有免疫、凝血等功能。人造血液输入人体后,寿命只有60小时左右。它严格说来只能叫做人造红细胞,只能作为人血的临时代用品。

今天,医学界仍用奥地利生物学家兰斯坦纳的方法,按红细胞划分血型,现已发现了21个血型系统。1983年,对改变血型的探索也取得了重大突破。日本群马大学教授古川研,非常巧妙地用酶把A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卸下来,A型血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了O型血;然后,他又同样巧妙地用酶把B型血红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装在O型血红细胞表面,使O型血变成B型血。几乎与此同时,美国纽约血库的科学家们,也用类似的方法,使B型血变成了O型血。

改变血型方法的发明,意义不同寻常,其中之一就是:它打破了输血时对血型的限制。它是血液研究园地绽开的又一朵鲜花。

1.《英国“人造红细胞”首次用于人体试验 英国人体试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英国“人造红细胞”首次用于人体试验 英国人体试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qujk.net/teac/1304.html

上一篇

传董明珠最得力秘书孟羽童离职 本人否认 董明珠初入职场的我们孟羽童

下一篇

危机就是选择,低迷时期医院发展该如何创新? 下列属于医院危机特点的是

中国结婚年龄规定

中国结婚年龄规定

法定结婚年龄多少?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20周岁。这是男女结婚年龄的起点,是划分合法婚姻和违法婚姻的界限。男女到了这个年龄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根深叶茂源远流长

根深叶茂意思根深叶茂开放分类:成语、文学、词汇、国学、成语词典词目根深叶茂发音gēnshēnyèmào释义茂:繁茂。根扎得深,叶子就茂盛。比喻基础牢固,就会兴旺

龙神大陆罗刹海市传奇

龙神大陆罗刹海市传奇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龙神大陆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龙神大陆兑换码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龙神大陆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恐龙宝贝之龙神勇士3全

极乐鸳鸯

极乐鸳鸯

求:古风短句版QQ个性签名-一季花落,落满地,一脸残笑,笑苍生。-忘不掉的是回忆,继续的是生活,苍了少年,老了天真,懒了声色,薄了青春,静了光阴,痛了灵魂。静水

宁缺毋滥的意思知了好学

宁缺毋滥的意思知了好学

宁缺毋滥拼音nìngquēwùlàn※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宁缺毋滥解释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

青年年龄段划分最新标准

青年年龄段划分最新标准

本文向给大家分享青年年龄段相关知识,同时小编也会对青年年龄段是多少岁以上进行解释,如果能解决您在青年年龄段方面面临的问题,请收藏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青年是什么

简单昵称好听干净的名552个(昵称简单干净)

简单昵称好听干净的名552个(昵称简单干净)

干净好听的昵称特别干净的名花独、蝶双飞迷失自我沧海一笑张望的时光青葱岁月临岸却孤独寒暄的遗憾回頭已無路酒拥知渔曼容北梦木。